• banner1
  • banner2
  • banner3
  • banner4

您的位置:首页 > 设计知识 > 正文

远洋设计如何加快会展业创新与发展?

2018-12-28

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,也是众多“国际日”中唯一和展览会有着不解渊源的日子。随着时代变迁,如何推进新时代展览业创新与发展,走进“云”时代已成为当今行业关注焦点。

1953年,北京展览馆开工建设,中国会展业业进入了新生期。上世纪80年代起,以德资、英资公司为主的外资展览公司进入中国,1998年国务院机构精简,大量的行业协会组织应运而生,成为中国展览的先锋军,与此同时,中国展览业进入了成长期。

21世纪初,中国会展业进入了壮大期。国内各行业协会主办展会迅速扩大、民营展览公司遍地开花、外资巨头收购各类成熟展会、展馆建设从上世纪末的50000平米起到如今的200000平米起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支持政策持续不断,助力将展览这块“蛋糕”越做越大。

众所周知,展览业发展是各行各业整体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。随着互联网展会互联网展会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,传统的展览形态正在发生巨变,而信息化建设正是这次巨变的核动力。如何驱动展览业信息化发展,打通全渠道、融合全产业链、赋能其他行业成为我们未来思考和发展的方向。

过去,无论是主办单位还是参展企业都在赚信息不对称的钱,而今大数据时代下传统展览业如何转型,如何运用技术和数据手段增加展览会的附加值,提升客户的服务、体验和个性化需求成为当前展览业最主要的矛盾。

5月10日,商务部发布《中国展览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(2017)》,报告指出中国展览业规模继续稳居全球首位。然而,现阶段中国展览业仍面临集中度高、区域发展不平衡,技术水平低等多重发展瓶颈。加之,行业协会办展模式仍是中国展览业主流,这一模式下变革难、效率低,使得中国大型展览已进入年增长仅0.3%的微增长时代。

目前,展览业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,大部分公司仍停留于不互通、不互换、不共享的孤岛式计算机展会计算机展会计算机基础应用系统。孤岛式信息化是中国展览业发展通病,不仅企业内部各环节存在信息孤岛,企业间更是高筑信息壁垒。中国展览业要想坚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,就必须打破固有思维,将信息化进行到底。

商务部报告显示,全国展会营业收入达872亿元人民币,整个产业仅占到GDP的0.1%。会展业结构较为分散,是各个行业展览活动汇聚而成。作为一个小于1000亿的行业明显市场体积不足,正是因为市场小、前景无法估算等原因,国内外知名的甲骨文、SAP、微软、思科等软硬件服务商几乎没有针对会展业进行技术和设备研发。而现有行业内的技术和软件开发企业由于资金实力弱、缺乏专业人才等各种原因,导致展览业信息化技术水平低。

“新展览”必将成为会展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新机遇。所谓“新展览”既全行业云时代。通过技术创新,实现主办方、场馆方、服务商全产业链互通互联,为参展企业和观众提供更加高效、便捷、优质的服务。

从国家的政策层面正积极推进新时代展览业创新与发展,鼓励理念、模式创新,推动“互联网+展览”发展。科技创新将进一步驱动展览业升级。现代信息技术与展览经济的交汇融合正成为趋势,大数据和智能化应用作为行业创新升级的新动能,广泛应用于精准营销、商业配对、展览展示、现场管理、展后服务等领域,有力推动业态模式和管理服务创新。

上一消息:展台搭建前,先看看这篇文章!

下一消息:参展成功秘诀之:企业为何有必要参加国际展会?